他的诗在新马成名,他在台办诗社的声名又远盛他的武侠小说,但内地对他的武侠小说,如痴如醉,颠倒众生,粉丝万千,他还兼为名专栏、影评、文评、散文、术数作家, 几乎所有文学的类型都有丰富成果,已成书八百余册,超过七国文字翻译本,兼作品改编电影、电视、连环图已逾40部,而他大半生遭遇,要比他的武侠小说更传奇,大起大落,每重振必奇情。

        折箭
互常有这样一个故事:老人家有鉴于族人不能团结,致使力量无法壮大,所以把儿子们叫到跟前,递给他们一枝箭。儿子用力一抝,箭就折而为二。老人再递给他们两枝箭,儿子抝时比较费劲,但两枝箭还是折断了。
然后老人交给他们一束箭,要他们抝-------这一回,是怎么都抝不断了。于是老人告诫儿子:如果你们不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就像一枝箭一般, 一抝就断了;要是你们像一束箭一样合作无间,那么,外力就不能把你们摧折了。
这故事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流传:有时「老人」变成了历史人物、开国帝王告诫他们的继承者,团结就是力量。
  这故事成了寓言。寓言常以一个虚构的事件反映出事实的眞相,有时加以讽嘲,有时加以惋惜。不过,其实这故事还未完(就像很多寓言一样) , 一如瀑布一般,其实它上游还有源头,下游还有深潭。
 不错,箭(或者筷子)合在一起,不易被拗折,可是,当它们聚合的时候也有聚合的不易掌握。你把七、八枝筷子夹在指间,看还能不能准确地挟到要吃的美肴?一手数箭,只怕非要天生神力才有可能办得到。两把筷子便能挟菜扒饭一矢中的,才是元气淋漓气魄磅礴的表现!
       这儿决不是怀疑团结的力量,而是在中国人的社会里,太过社羣化、集体化,共有化了,而忽视了个人的表现。------也许,民主政治也是这样,争吵甚至争执,在所难免,但在争论中同时实现了个人的力量,而且也并不因而破坏团结与聚合的力量。

作者简介:
笔名温凉玉。少年的时候,他在星马文艺界已崭露头角,后赴台湾深造,在短短三数年间,以一个毫无背景的侨生, 一跃而成为台湾民间文艺性社团「神州社」的中心人物,先后创办了武术社、青年中国杂志社、诗社、出版社、神州文集等;后来不幸在一夜之间全宣告解散,但他差不因此沮丧气馁,反屡蹶屡振,绝处逢生。由于他生命里眞实的遭逢比武侠小说还要奇,所以写武侠小说更能引人入胜。
温瑞安生于一九五四年,早年致力于现代文学、写诗,写评论、写散文、写小说,已出版作品近四十余部。
 
原文摘自1986年香港出版的《香港艺术家联盟丛书》

评论 ( 173 )
热度 ( 90 )

© 温瑞安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