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诗在新马成名,他在台办诗社的声名又远盛他的武侠小说,但内地对他的武侠小说,如痴如醉,颠倒众生,粉丝万千,他还兼为名专栏、影评、文评、散文、术数作家, 几乎所有文学的类型都有丰富成果,已成书八百余册,超过七国文字翻译本,兼作品改编电影、电视、连环图已逾40部,而他大半生遭遇,要比他的武侠小说更传奇,大起大落,每重振必奇情。

温瑞安的文字风格对后来的武侠创作者影响最大

文:思乡雨滴心\百家号\09-06

侠是根植在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在西方,人们的价值观依次是真善美,真理是第一位的,甚至美要高于善。 所以他们一代代哲学家科学家,经常会把为真理献身作为准则。追求真理,真理高于一切。 把真作为普世的价值观。而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中,把善放在首位。善良是第一位的,善高于真。
比如一个杀人犯,他杀了人,应当是要偿命。这是天经地义的真理,没错吧。 如果他杀了很多人呢, 此人就该满门抄斩了。但如果他杀的都是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呢,如果他杀的是欺男霸女的恶霸坏人呢? 他是为民除害,那这个人就成了侠客了, 就被人们同情,被人们尊敬, 被人们保护, 这样的人,杀不得,他是好人。在百姓心中,是这样定义的。侠常常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是天下百姓心中最后的那根稻草。 退学后,我曾读过易中天先生写过的一篇文章,大意是百姓们盼望着天下有明君来治理, 若没有明君, 人们便盼望着有诸葛亮一样的忠臣,来治理朝纲。 如果忠臣也没有了,江山动乱,国危思将。 人们盼望着出现卫青、霍去病,岳飞一样的良将,来匡扶江山。 如果良将也给人害死了, 人们只有把精神寄托在更贴近他们的江湖侠客上, 盼望着萧秋水能救出岳元帅, 盼望着江湖游侠可以除暴安良……侠是被逼出来的。
现在是太平时代(至少看起来是这样的) 有许多学者,许多人认为武侠不值一提, 还有人说不能去看,去学习这些东西, 要学也要学三国, 学习这些大的谋略技巧。而事实上,三国中许多人物都有游侠的经历。《世说新语》记述了曹操和袁绍年轻时一起惹是生非的故事,据说二人年轻时都是游侠,看见别人结婚便偷偷躲在新房附近,半夜大喊有小偷。于是闹洞房的一干人等都被叫声引到园中,曹操却手持利刃劫持新娘子与袁绍一起跑了。我们很难想象日后叱咤风云两位将帅年少时竟如此轻狂。 颇有后来温巨侠所言,终身未许狂到老,一时能狂便算狂的感觉。实际上,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及其他割据势力的将领们,出身虽有高有低,但大多曾经有过飞鹰走狗、张剑游侠的青年岁月。所谓英雄莫问出处,从中我们也能窥探当年群雄逐鹿的一番盛况。
在三国年代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比出身更重要的是最好有游侠的经历,懂得如何与各色人等交流。但是有交流能力的人多如牛毛,要成就大业,需要有自己的实力“基本盘”,也就是真正终于自己的武将集团。袁绍在基本盘建设上就始终找不到门道。 这是当时文士的通病,一帮儿时朋友都是坐而论道夸夸其谈之辈,其中也许有几个可以出出主意,但真要上阵真刀真枪的砍杀,就实在不灵光了。三国时期的将领,大部分出身于市井游侠,或者是凉州、并州、幽州的世代将门。关羽是在老家替人出头闹出人命跑到范阳涿州卖黄豆,张飞、侯渊、夏侯惇等人都是称霸一方的地方豪族,孙吴的大将甘宁干脆就是海盗“锦帆贼”。燕狂徒、关七反接近那个时代的侠,无情、方邪真,总有一些魏晋时期的气质。刘备的五虎上将,赵云是幽州突骑,马超是凉州将门,关张是范阳故旧,黄忠是刘表旧部,再配上一个出主意的徐州村夫诸葛亮,天南海北哪里都有。
但是无论这些人籍贯和出身如何,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都信任和敬佩刘备,愿意跟他四处奔波,这或许就是我国“江湖义气”的历史文化起源。桃园结义,不经意间开创了江湖义气,成为后世如香港古惑仔等地下势力的榜样。他的二弟关羽更是成为讲义气的典型,登上神坛。甚至更早,从孟子开始, 就已经在倡导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侠不是我们近代的武侠作家开创的,是一早就有的,是真实存在的,离我们并不远, 就在我们身边, 温瑞安先生对这个有过更简洁的阐述, 遇到一个女孩被坏人侵犯, 你敢不敢站出来报警。 有人掉进水里了,你会不会去救。 侠就在我们日常,身边。 并不一定非要身怀一身武艺,飞檐走壁。《三国演义》《水浒传》《三侠五义》 某种意义上来看,都可以算作武侠文学。
而对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影响最大的, 要属20世纪的武侠作品。 电影是以李小龙开始,李连杰,徐克,小说,当然是上世纪武侠四大家金古温梁为代表的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作品。这四位一度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许多人愿意讨论,比较。中国人喜欢这样比较, 就像人们喜欢讨论诸葛亮、周瑜、司马懿、庞统谁更聪明。 然后得出一堆结论,每个人的擅长不同。孩子们喜欢讨论吕布、赵云、关羽、马超谁更厉害。 受到网络游戏的影响, 结论会分为单打独斗谁厉害,群战的时候谁厉害, 以一敌百是谁厉害……接下来我来谈谈金古温梁,谈我心中的感觉。首先我用颜色来划分他们。梁羽生是白蓝色,金庸是金黄色,古龙是墨绿色,温瑞安是火红色。梁羽生是恬淡的,像沈从文,平淡,舒缓, 像山间蓝色的风,古城白色的光, 开篇精彩, 后劲显得匮乏。
而如果放到当今的网上发表, 梁羽生的点击量或许会超过金庸,也说不定。为何? 请往下看。金庸刚好相反, 开篇平平,越往后越发出金黄色的光。 我曾和一个作家同学讨论,如果把金庸的作品放到现在的网站上作为网络小说, 假设人们没看过他的书,能否会有足够的市场和影响力。结论是很难说,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似乎没有足够多的耐心去认真的往下读 ,等着你铺垫,等着你叙述发展。主人公迟迟不肯出来, 读了好几章不知道故事在讲谁。 如果金庸的结构放到现在, 估计会被编辑这样批评吧。古龙则不然,他给我的感觉是墨绿色, 带着神秘感,是西式的快节奏。 最巅峰的作品,从始至终都跳跃着最强音(代笔等另算)他笔下的寂寞,他文字里的浪漫和醉意,有磁铁一样的吸引力。如果把它的作品放到今天网上,也假设人们不知道古龙。 我想他也很难适应今天的网络市场。现在的网络小说都讲究注水,拉长剧情,字写得越多越赚钱, 比如打一只怪兽要写两千字, 打一架要写两万字, 最后不能把对方打死, 然后才有接下来的复仇,剧情发展。
如果到了古龙这, “没人看见他是如何出招的, 对方就倒下了……” 这浪费了多少注水的机会呀……温瑞安是火红色,他的笔下有一股阳刚之气。 金庸是细腻的江南,古龙是寂寞的边城,温瑞安是烈日下的蒙古,梁羽生是更远处的天山。从文笔上来说,这四位在今天来看,温瑞安的文字风格对后来的武侠创作者影响最大。 梁羽生很优美,不过在今天的确是有些小众了。 更多的人,不会去读那些诗那些章回。 金庸介于半文半白之间,你随便拿出任意一篇来看,文字都算不上出彩, 好在故事的整体宏观,耐心连续读十章以后,便会有小铁锤敲击铁球一样的效果。古龙的文字很酷,吸引力比起金庸尤过之,让人想一口气读完,但读完之后,不会立刻在翻看第二遍。温于古的差别在这, 温是可以让人想重温第二遍、第三遍。
他的人物是复杂的。金庸的人物是单纯的,古龙的人物是概念式的,温瑞安的人物是复杂化的。放到今天来看, 复杂化的人物,最容易出艺术效果,最有戏。在五岳中,金庸是嵩山,古龙是华山,梁羽生是恒山,温瑞安是衡山。嵩山如卧,稳。华山如立,险。恒山如行, 勤。衡山如飞,飞。在佛家四大名山中, 梁羽生是峨眉山,金庸是五台山, 古龙是普陀山, 温瑞安是九华山。金五台,银峨眉, 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一左一右在如来两侧,当年查与陈也是这样同在大公报。普陀山沿海而居, 古龙笔下关于大海的描写堪称经典, 观音菩萨为大悲, 古龙的笔下也流露着浓郁的悲凉与寂寞的气质。铁九华,九华是铁的,温瑞安笔下有铁血的气质, 他也曾在文中提到过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的大愿令人肃然起敬, 温巨侠本人对于武侠承先启后的责任心 使命感, 与之贴切。
在道家四大名山中,金庸是武当山,温瑞安是青城山,古龙是龙虎山,梁羽生是齐云山。在道家四大名山中, 古龙是武当山,温瑞安是青城山,梁羽生是龙虎山,金庸是齐云山。古龙是武当山, 古龙有武当的气息, 剑走偏锋,后起却可与少林并驾,空灵漫千里,轻雨静天音,年少时, 流浪到雨雾弥漫的武当,那是古龙笔下才有的浪漫。梁羽生是龙虎山,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梁羽生也被称为新武侠小说的开风气者。 龙虎斗京华一处,在香港曾引起很大的追捧。金庸是齐云山, 齐云山地处江南,金庸生于江南, 齐云山的道派以全真教为主, 说起全真教相信每个人都会联想起他的故事。
温瑞安是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川蜀,其笔下出场频率很高的唐门亦在此地。他到访青城山是曾挥笔写下, 人在江湖,心在青城。 字迹洒脱 , “江湖”二字大气十足, 一个“心”字顿生豁达, “青城”清秀。 八个大字,尽显辽阔。

评论 ( 10 )
热度 ( 6 )

© 温瑞安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