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诗在新马成名,他在台办诗社的声名又远盛他的武侠小说,但内地对他的武侠小说,如痴如醉,颠倒众生,粉丝万千,他还兼为名专栏、影评、文评、散文、术数作家, 几乎所有文学的类型都有丰富成果,已成书八百余册,超过七国文字翻译本,兼作品改编电影、电视、连环图已逾40部,而他大半生遭遇,要比他的武侠小说更传奇,大起大落,每重振必奇情。

一只在空中不动的蚊子 ——一书多版、一文多用的作家生存法则
文:温瑞安


内地报刊最近有几个特辑, 讨论到香港文学风气低落,香港作家居然要在台湾、内地才能出书, 变成了土产作家本土不红红外边的畸形现状。

其实这种异常状况, 不是最近独有,早就如此, 作家早该如此, 而出版作品也早应作如此变通。温巨侠的书, 30年前巳在香港撰写, 但大部份都在台湾先行推出, 有的还先在内地出版,这样的过了二、三十年。温巨侠认为这是常态, 也没什么不好。香港也有出版, 香港前后大约十三、四家大小出版社获取我版权出过我书(盗版不计), 但怎么算, 都只占温巨侠作品里的一小部份。

原因?有几个广为人知也最明而显之的统合起来就是:香港文风不盛, 阅读人囗少, 而且市场狭仄, 加上流派森严, 排挤性浓烈, 引申开去:就是对外来作品作家特别容易肯定、好奇, 销量低迷, 不要说读者, 很多作者, 都是不看书、少看书、讨厌看书的, 你叫好书写给谁看?


这里的「书」, 讲的都是文字看, 尤其是文学类型的书。

这种情形, 其实也不那么突兀, 并不难堪。礼失求诸于野, 东家不打打西家, 写作的人不一定都是石头脑袋,就像一位兵法大家, 固守城池, 不让敌人越入雷池半步, 当然优而为之,可是一旦无城可守, 或失了城池, 开疆辟土,东征西伐, 南冲北突, 还是要有点冲杀阵战的拼搏精柛才行。

何况温巨侠一向认为, 用中文写作的, 就是写给全地球村的华人看, 本来就应该用一种大家都可以看得懂的语言来行文。万一会翻成外文, 那是际遇。太过地方色彩, 也有其特色, 容易在本土引起共鸣。

例如港式俚语对一些香港读友来说, 就特别入味, 闽味、粤味、乃至川味、陜味、京味丶沪味……各有语言特色, 都让当地人士贴心贴肺, 不过, 真的要写能有共鸣的作品, 尤其小说, 还是应使用纯粹中文创作。

温巨侠向来「知行合一」,赚稿费向不后人。至少在30多年前,作品已在港丶台丶新丶马丶泰还至美加版的一些报刋上散登或长期连载。一部小说,通常能连载一两年,一般来说,温巨侠的武侠小说,每部都能刋载五到十二次,在不同地区丶国家或以改编方式出刊。也就是说,稿费,也收个十次八次,当然,出版为单行本者,也多有三五个版本以上,也有登多不付钱的,有人代收的,真是千王群英会,连文坛也有千无类。你以为温巨侠怎么可以靠一点微薄稿酬,脑满肠肥的滋润地活到现在啊?

后来,大陆开放了,版权更加扩大领域版图,以前的所谓小众丶另类,现在巳动辄以千万人口计算。之后,又有网上发布,电子版权,只要脑筋灵活,更有拓展余地。我们都没有学院的支持,真要当自由作家,要不是「山大斩埋有柴收」,却是怎么自立自强、自求多福。一只在半空停住的蚊子,容易给人一掌拍得成一抺血痕啊。

*原刊于2011年年中香港,摘自温瑞安专栏“温心秘籍”

评论 ( 16 )
热度 ( 10 )

© 温瑞安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