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诗在新马成名,他在台办诗社的声名又远盛他的武侠小说,但内地对他的武侠小说,如痴如醉,颠倒众生,粉丝万千,他还兼为名专栏、影评、文评、散文、术数作家, 几乎所有文学的类型都有丰富成果,已成书八百余册,超过七国文字翻译本,兼作品改编电影、电视、连环图已逾40部,而他大半生遭遇,要比他的武侠小说更传奇,大起大落,每重振必奇情。

“江湖代有人才出”——温派武侠是勇于挑战“黑暗”的当代文学瑰宝


文:明之刘


       在武侠小说的领域,常把金庸(查良镛)、古龙(熊耀华)和梁羽生(陈文统)并称为三大宗师。但实际只要确实通读过三人的著作,很容易发现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作品往往虎头蛇尾,正邪分明但情节简单,写作水准远远在金、古之下,并称宗师主要是梁羽生是新武侠的开风气之人。


       但鄙人总是有强迫症的,无论如何都要补全这三英之位,好在还有温瑞安。金庸先生1924年生于浙江,定居香港;古龙先生1938年生于香港,定居台湾;温瑞安先生1954年生于马来西亚,定居香港。三人约相差各是15年,正应了“江山代有人才出”一说,或者说“江湖代有人才出”。


       不过同是写武侠,三人的着眼点完全不同。金庸以史学为底蕴,以国学为内涵,以武侠为形式,说的还是中国传统的故事。个人始终认为金庸的笔法是新武侠,内里还是历史故事,当然是极其优秀的历史故事。大家熟知的14部中长篇,即“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飞、雪、射、白、书、神、倚、碧、鸳九部基本类似于水浒或隋唐一类的演义小说,人物和故事有明确的历史背景和地理概念,情节有完整的铺陈和交代,如教课书般经典,大气磅礴,但总是少了一分“侠以武犯禁”的戾气。


       温瑞安虽是三人中的小字辈,但其文笔的犀利甚至超越了古龙。三人之中,温瑞安的经历最为波折,受过政治迫害,坐过牢,曾在港、台、马来西亚三地不断的漂泊逃亡(编者按:据闻流亡之地还有韩日新泰等地,到港十年才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证。)


        正是这样的遭遇,使其作品中的戾气最重,且政治批判和现实批判也最为无情,最为明显之处在于其故事情节与古龙作品一样光怪陆离,却往往把时代背景板上钉钉的置于南宋,且在故事中设置多个真实历史人物,这完全是以腐败昏庸的南宋政府来影射同样腐败无能,阴险狠毒的当权者和政府,这也使温瑞安的作品有更为厚重的时代基础。


        相对于政治隐喻,温瑞安最使人折服的,是他所构建的庞大江湖。金庸和古龙写的还都在武侠层面,江湖的明争暗斗虽有涉及,但并不令人触目惊心。而温瑞安将之前所有武侠作品的零零散散集中到一起,用金风细雨楼、六分半堂、迷天七圣、霹雳堂雷家、老字号温家、蜀中唐门、下三滥何家、太平门梁家、山东神枪会孙家、黑面蔡家、有桥集团、七帮八会九联盟等数十个江湖帮派和组织将皇宫、朝堂、世家、武林、市井、贼寇和化外全部串联起来,每一家有每一家的庞大和细微,每一人有每一人的光明与黑暗。这就是一个真真切切的江湖,身处其中,你会清楚记得见过的每一个人;会清楚感受不寒而栗莫名的阴谋;会清楚的发现善之难行,恶之泛滥。(也许正是因为庞大的江湖体系,使改编难度增大,温瑞安作品的电影和电视剧版往往差强人意,难有经典。但像陈嘉上版《四大名捕》三部曲可以烂到如此地步也确实是惊世骇俗。)


        江湖路险,君多珍重。这是武侠世界的基本价值观,那么就以温瑞安的《逆水寒》作为全文的收笔。《逆水寒》是个人最为推崇的武侠作品,没有之一,这部作品几乎颠覆了其他所有武侠作品的基本逻辑。开篇,完美到极致的戚少商在短短几页的篇幅中遭到背叛、断臂、丧友、逼到绝境,从逃亡开始展开整个故事。在逃亡的过程中,虽然不断有援助的力量加入,但敌方的力量始终更为强大。


        不断有人死去,不断有人背叛,一个人的绝境变成一群人的绝境,并最终变为整个人间正义的绝境。而最终,所谓正义的胜利却是靠阴谋和威胁的手段获得,由邪恶的幕后源头所给予。英雄失落,正义动摇,贼(戚少商)兵(铁手)互换,每个人失去了自己曾珍视的东西。


      《逆水寒》是一部会强迫人一口气读完的作品,读完之后,得到的却不是圆满的情节和情绪的宣泄。窃以为,这个逃亡就是温瑞安曾亲身经历的多地逃亡,其中的恐惧、绝望、背叛和动摇都是亲身的感受,而读者也同样感同身受。而最可贵的是,经历这一切之后,承认黑暗,承认动摇,但依然存在挑战黑暗的勇气。


        侠以武犯禁,人常轻之。世间既有不公,犯禁又当如何?!



*原文发表于2016年7月6日

评论 ( 2 )
热度 ( 9 )

© 温瑞安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