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诗在新马成名,他在台办诗社的声名又远盛他的武侠小说,但内地对他的武侠小说,如痴如醉,颠倒众生,粉丝万千,他还兼为名专栏、影评、文评、散文、术数作家, 几乎所有文学的类型都有丰富成果,已成书八百余册,超过七国文字翻译本,兼作品改编电影、电视、连环图已逾40部,而他大半生遭遇,要比他的武侠小说更传奇,大起大落,每重振必奇情。

温瑞安,我眼中的最后一位江湖大侠


来源:武侠那些事儿



引子:

那三分惊艳,三分潇洒,三分惆怅,和一分不可一世的剑光。


       随着梁羽生、古龙辞世,金庸封笔,“侠”的身影似乎在逐渐被淡化,当今武侠小说的良品越来越少。温瑞安,一个在马来西亚成长的华侨之子,一位以《神州奇侠》《四大名捕》《布衣神相》等成名的作家,在我的眼中,这也似乎是江湖的最后一位大侠。


        第一次接触温瑞安,是央视版的《惊艳一枪》电视连续剧,然后是《神州奇侠》、《布衣神相》,对于武侠小说,温瑞安有自己清晰的追求。在他的武侠小说集《花》的序言中,温瑞安说,他想要探索的是在武侠小说的世界中,在极度情境中的男女关系。一流的武侠小说,并不总是剧情激烈,它应该蕴含着文化内涵甚至诗意气质。


      温瑞安与“武”有着各式各样的联系。他小时跟父亲习武,年轻时在街上与坏人肉搏,如今年将六十,还坚持每天练气功。


      温瑞安不只是一个会功夫的人。他写过各种五花八门的诗歌、专栏、散文、评论、小说、剧本,还兼职搞搞相学、术数。他的经历和见识也非常复杂:出身马来西亚华人家庭,结社论道,到台湾却被国民党政府抓捕入狱,之后辗转落根香港,后又在内地遇其妻,结婚生子。


 对于内地读者来说,温瑞安无疑是以武侠小说闻名的。自上世纪80年代,温瑞安已经被形容为武侠小说四大家(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之一。


 除了著名的《四大名捕》系列,温还写了多本畅销武侠小说,譬如《逆水寒》、《布衣神相》等,也创造了如“铁手”这样影响了几代读者的武侠人物。在写作高峰时,温瑞安每小时最快可写4500字。至今他撰写并付梓的小说大概有八百多部,构造了一个热闹非凡的温氏武侠世界。


 十二年前,在系列小说《说英雄?谁是英雄》的第八部:《天下无敌》里,温氏笔下的各种人物统统出场,各安其命。此后,这个“独撑武侠小说大局”的温瑞安便“消失”了。十多年来,内地市场上再无温氏武侠新小说踪迹。


 阅读这些随岁月不断冒出的小说,就如同阅读温瑞安的人生体验。他是那种在读书时就把周边同学统统写进小说,并为之设计生死命运的人。在马来西亚成长时期的少年温瑞安,以捍卫中华文化为己任,笔下想象着神州风物,行侠仗义,快意江湖。历经台湾狱劫之后,他对政治开始“避之则吉”,在这段时期以后,温的武侠世界也越发现实了起来:大量的人物,满布的阴谋,无间道式的悲剧,不时还有像刺客唐斩这样的角色,会对读者说一句类似“好人未必好命,但叛人者却必被叛”的话。


 不但在小说中还原现实,温瑞安笔下的江湖人物,大多也是平民百姓。他戏称这些人物是“侠之小者为友为邻”(金庸笔下的郭靖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曾经在评论电影《英雄》时说,“真正的侠彼此平等互相关怀,没有高低贵贱,不一定做那些忧国忧民的大事情”。


 如今,不少武侠迷还沉浸在温瑞安构造的武侠世界里。在一些网络讨论区,温瑞安横眉冷眼的照片被摆在了登录页面。跟他接近,围拢着他的人,把温形容成“大哥”、“教练”,而温的“自成一派”文化创作推广公司,供记者参观的温瑞安旧照片,也大体是两类形态:冷对镜头,或者坐而论道。


      温瑞安写江湖并不是简单地造梦。在他的小说里,主人公们的欲念一旦有所加重,往往就会陷入困局,直至被杀。在温的武侠世界里没有多少童话,譬如“四大名捕”写了多个系列,但四个主角总是无法成为终极胜利者。


      “侠义依然正义,却不是解决方案,只是制衡力量。情节迷宫永无终止,制衡之局远未终止。”


      最后再来说说温瑞安笔下的“侠”。


       天下万民,从每时每刻的情况来说,总是安分守法,勤于劳作的良民居多。枯恶不俊,欺男霸女的恶徒为少。然而从本性来看,将所谓的良民放到衣食不周,忍饥受冻的情况下,还能做到安分守法吗?放到位高权重,一手遮天的情况下,还能做到克勤克己吗?天下间能做到斧钺加身,不移其志;女子财帛,不动其心的少之又少。其中助人为志,惩强扶弱者为侠。何时何地,皆有恒心者为士。合起来就是侠士。   


      金庸曾经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诸葛正我一生正是实践着这句话,正如金庸书里的郭靖,论无力超过他的不少,但是要说大侠,要说人人敬佩毫不为过。温瑞安的书也是讲侠,但是他最大的特点是把其他小说里无恶不作的鹰爪写出了正面形象,而这个形象正是通过诸葛正我诠释出来的。 


       侠义是一种情绪,是一种面对强大势力欺凌弱小势力产生由衷愤慨,拔刀相助的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的成功发泄是大快人心的,但也仅仅是大快人心的,由上文所述,当旧的强大被新的强大取代之后,什么都不会改变,要改变,不是去选择谁来当强大势力,而是通过制度引入平衡,使天下根本没有绝对强大的势力。


        诸葛正是跳出了情绪,去追求一种制度,一种寒门法家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以法为纲,杜绝地方豪强的出现,杜绝权奸权宦的出现(为什么我感觉在说诸葛亮),正是为了这种理想,才会几十年不惜背负朝廷鹰犬的骂名,周旋于昏君奸臣之中,正是跳出了情绪,才会为了大局,与奸贼合作。


       正是由于诸葛追求的是目的的正义,往往会牺牲过程的正义,从这一点上来讲,其师傅对其不放心,传下六和青龙大阵也是有道理的,毕竟诸葛的行为,不能做到每一步都光明磊落,你说自己追求结果的正义,可是心的事情除了自己又有谁说的准呢,周公惶恐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市时。徜若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评论 ( 7 )
热度 ( 8 )

© 温瑞安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