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诗在新马成名,他在台办诗社的声名又远盛他的武侠小说,但内地对他的武侠小说,如痴如醉,颠倒众生,粉丝万千,他还兼为名专栏、影评、文评、散文、术数作家, 几乎所有文学的类型都有丰富成果,已成书八百余册,超过七国文字翻译本,兼作品改编电影、电视、连环图已逾40部,而他大半生遭遇,要比他的武侠小说更传奇,大起大落,每重振必奇情。

#侠道相逢#1229(温派人物志123张彻下)

坦白说,我的前期武侠作品,阳刚味较重,想来定必受张彻影响,他的作品我全看过,有的还看过数遍,当然不像李小龙作品,每一部都不下三十七次,周星驰(指特佳作)仅次之,这儿仅指华人电影,胡金铨作品看过也多次,但影碟不好找,找到也残缺不全,而我从不上网找戏看。八十年代初,张彻托影评家石琪转给我一封长信,张导对我小说维护备至,并约我在半岛酒店茶叙,谈了一个中午,他就当我是小兄弟,希望能由我改编他来执导,他太喜欢四大名捕、布衣神相等系列了,他推荐给邵逸夫。不久,方逸华来电,驱车载我到清水湾邵氏片厂,谈了一个下午,可谓一见如故,方小姐和当时娱乐界名记者林冰都征询过我:是否愿当导演?当时我以为张彻会执导,我最该做的事就是一边去。是的,我其实就是个被动的人,对电影充满热爱与理想,甚至下功夫心力去浸淫研讨,但前后五次有机会和邀约我导戏,我都没应诺,直至今天。不料不旋踵张彻就离开了邵氏,之后,他也拍了几部侠义电影,还带队上西安拍功夫片,在当时是非常开创性的事。可惜,后期张彻锐气已泄,而武侠观众亦已转为对喜剧的狂热,直至张彻仙逝,弟子扶灵,也没人通知正在隐居中的我尽哀悼之心意,我唯一能做的(直至今天),是在心灵深处默默为他祷念,而且,在我论及武侠电影的文章里,尽量为他和金铨这些开疆辟土的大宗师,争取应有的重视和注视。




评论 ( 121 )
热度 ( 302 )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温瑞安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