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诗在新马成名,他在台办诗社的声名又远盛他的武侠小说,但内地对他的武侠小说,如痴如醉,颠倒众生,粉丝万千,他还兼为名专栏、影评、文评、散文、术数作家, 几乎所有文学的类型都有丰富成果,已成书八百余册,超过七国文字翻译本,兼作品改编电影、电视、连环图已逾40部,而他大半生遭遇,要比他的武侠小说更传奇,大起大落,每重振必奇情。

龙哭千里温瑞安
作者:古剑



     与温瑞安失去联系十几年了,曾打听过,但他那一群朋友我都不认识,自然也就没结果。偶尔看到消息,他重拿起“武侠”之笔,武侠小说出版时,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首发式,也在《南方都市报》见过他的专栏,只知他如今住在大陆,在大陆何处?不知道,还结了婚。一次在港,找到他少年时的好友打听,一样无结果。
     印象里他送过我几本书,是散文和诗集,这次只找出一本,书里夹了一短柬,才知道还送了一本武侠小说《今之武者》。柬抄录于此:
 古剑兄:常听方小姐提起,从家乡来了一位古道热肠的人。寄上四本小书,是我已出版52本书的“抽样”,请你指正。 《龙哭千里》(纯散文集)与《今之侠者》(现代写实武侠小说一一绝非一般纯粹“幻想”的武侠小说)赠予先生。《山河录》与《回首暮云远》(十二年前的论文集)因已绝版,算作借阅,盼先生不要见怪。愿有缘能拜会。祝
写意 温瑞安拜1985.2.25
     温瑞安的武侠小说我没读,像金庸、倪匡的小说没读过一样,对虚幻的东西向来提不起兴趣。他的散文我读了,很惊异十七岁的少年,就写出这么灵秀而有气势的散文。难怪高信疆读了《龙哭千里》,给他回了二十页纸的信。那时他的散文意气飞扬,想象激越,诗意里已见剑风的意象沉潜,他练武,他崇侠,一出手就以“四大名捕”闯入“武林”,在武侠小说占一席位,绝非偶然。
     问过一位喜读武侠小说的朋友,温的小说他不喜欢,因它像现代派小说,这正是他别于金、梁“新派武侠小说”之处,所以香港称其为“超新派”、台湾称其“现代派”武侠小说。
     温瑞安说“家乡”,因我与他都出生在那片以锡矿和橡胶林闻名的热带。也因这点把我们联系起来。那时从马来亚出来回了大陆,要去马探亲或旅游是禁止的,我曾托他代我打探门路;中国与马尚未建交,他活动能力虽强,当然也就无路可通。
     一九七七年他十七岁一口气出版小说集《凿痕》、《今之侠者》,评论集《回首暮云远》,散文集《狂旗》、 《龙哭千里》。以及出版有诗集《山河录》等。
     温在台湾的读书岁月,我想他是快乐也是痛苦的。满怀激情,节衣缩食组织诗社、办诗刊,没钱宁可休学,宁可吃方便面。据说,有一个月连着吃方便面,吃得手脱皮,端的是“壮怀激烈”。他们这群马来西亚来的单纯少年,虽分散却常集会,唱大陆的民歌,结果给抓将牢去,他曾记述:一夜间数十大汉涌入,之后不见天日多时,办案人员来长期审讯,劈面第一句总是:温瑞安,你到底是不是想组党?他反问:“你看我是不是活不耐烦了?”招来一顿暴打,最后判为“为匪宣传,涉嫌叛乱”,被驱逐出境。几经周折,落脚香港,给他施展才华的地方。他的大部分武侠小说是在香港写的,其武侠小说搬上电视也是始于香港。
     八九十年代,漫画书很有市场,他曾与朋友组成“自成一派合作社”,出版漫画书。也是这段时间,他请我去吃晚饭,座上有影星胡慧中,原来是他过生日。后来听说他去大陆做生意,从此失去联络。
 写武侠的人不少,温瑞安能与金庸、梁羽生、古龙排排坐,也不枉此生了。四人之中,唯温懂武术,现在才五十出头,仍有大把施展“武侠”的时间;武侠在香港是没落了,大陆却方兴未艾,不知温瑞安能否带出一片新天地。

14/12


作者简介:
古剑,本名辜健,祖籍泉州。1939出生于马来亚,经历过日寇南侵、英殖民地的“紧急法令”。十岁落籍厦门,历经“反右”、“文革”风雨。196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华侨大学助教,旋即下乡。1974年漂落香港,历任《新报》、《东方日报》、《华侨日报》副刊编辑,《良友画报》、《文学世纪》主编。编辑《林海音散文》、《施蛰存海外书简》等图书十余种。

评论 ( 107 )
热度 ( 79 )

© 温瑞安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