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诗在新马成名,他在台办诗社的声名又远盛他的武侠小说,但内地对他的武侠小说,如痴如醉,颠倒众生,粉丝万千,他还兼为名专栏、影评、文评、散文、术数作家, 几乎所有文学的类型都有丰富成果,已成书八百余册,超过七国文字翻译本,兼作品改编电影、电视、连环图已逾40部,而他大半生遭遇,要比他的武侠小说更传奇,大起大落,每重振必奇情。

温派小篇按语:

        这是从百度温吧搜寻到的温书评文,非常精彩,并且投交予“秋水”期刊上。“秋水”是安阳师范学院文学期刊,为河南省高校十优及文化建设优秀奖,程度水平非常之高,发表的作品都极富文学养分,文化底蕴至深。因林少军先生(温大哥的评介是:林先生是一位知行合一的文化文学策划人、名作家)的邀约,温老师再向百度温吧负责人花满衣转达,由他选择中一些优秀温书评论,转呈温大哥交呈“秋水”。听说有几篇温大哥读过:“热泪盈眶”,还叹道:“我总算没白写了。”还说:“刀锋冷,热血未冷。”……等感慨的话来。

       今先撷录其中一篇,让温迷及侠友共赏好文。

 

没有一个是天使

——评《侠少》

作者:残梦匪夷

  一直觉得温书的江湖很现实,很残酷,但总还是给人希望的,比如四大名捕,比如叶红,只有《侠少》随着关贫贱的坠落悬崖,我们看到的却是绝望。

  有人说,作者写《侠少》是讽刺我们的教育体制,也有人说作者是讽刺关贫贱这样的书呆子不分是非,自掘坟墓。我说《侠少》的主角并不是关贫贱一个人,而是关贫贱及和他同行的那些所谓的“侠少”们,作者洞穿了人心,看穿了人性,这些所谓的侠少们或贪图享乐,或欺软怕硬,或贪慕虚荣,或卑劣自私,他日如何能成为真正的大侠,而这些人却冠名“侠少”,那是多么的讽刺。

  不可否认,其实关贫贱算是这些“侠少”中的好孩子,他既刻苦,又聪明,品行端,悟性高,他并非循规蹈矩,反而能自创奇招。如果把青城派比作一所学校,那么关贫贱并不是死读书的孩子,对于为什么要习武,对于行侠仗义他有过反思——“成名真的只有这样一条甬道呜?通过一连串的考较,一大群的人认定,还有人缘、家世、样貌……如果这样就成了“侠少”,那“侠”字,岂不是并非看武者的行为品端、武功高低而定,反而是看他循不循规、蹈不蹈矩,听不听话、讨不讨人欢心而定了。 如此的话,跟“侠”字意义的活泼、创意、神采淋漓、元气充沛,不是大相径庭吗?”——他有想法,可是他改变不了。

  关贫贱改变不了,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在一群“侠少”中,他是非最明,武功最强, 可是他却莫名成为帮凶,一次又一次促成悲剧。究其原因,是因为关贫贱性格太软弱,优柔寡断,对于不公正的待遇他不敢反抗;师兄的不正之风他不敢阻止;遇到劫飞劫等人,明知品行不端他却自欺欺人,这不仅害了青云谱,石钟山的耿奔庞一霸等反元义士,也为自己的悲哀结局埋下了伏笔。关贫贱的错,错在他太单纯,看不透人心。单纯亦是双刃剑,好处是心底善良,可人在江湖,斗争就是你死我亡,对恶者善岂不是对善者的伤害?

  书中后半部分,作者笔锋一转,写到了以平一君、庞一霸、“吟哦五子”为代表的当年“侠少”,如今都成为“大侠”,曾经行侠仗义情同手足,为却各自性格所牵绊,与本身理想越走越远,也只有“庞一霸”“平一君”还配得上“侠”字。

  随着关贫贱一代这些师兄弟的死的死、叛的叛,青城派的已经基本没有了“侠少”,而那些当年的“侠少”到头来也是殊途同归,活到最后的只有那个“瑟缩、疲小,有点胆怯、不得志又不得意但手段相当圆滑的”腾起义,他够忍、够狠、够聪明、够世故,难道这才是真正的“侠少”吗?

 

  谁才是“侠少”?——那是作者的迷茫!

  没有一个是天使——那是作者的愤慨。

  作者在迷茫中探寻,什么才是侠?于是他构想了一个人物,他果断决绝、他智慧练达,他——叫沈虎禅;他设计了一个人物,他善良却不软弱、单纯却不愚昧,他——叫王小石。

 

评论 ( 102 )
热度 ( 81 )

© 温瑞安 | Powered by LOFTER